研究測站

現地觀測

現地觀測實驗主要分為下列兩個場址:第一個是位於北臺灣桃園縣中壢市的中大水文氣象測站,其海拔為110公尺(NCU,121.185°E,24.968°N,altitude 100m)。地表覆蓋物為短牧草,高度約在5至15公分並有人員定期修剪。該區平均年降雨量約為2300公釐 ,降雨分布主要分布於春、夏、秋三個季節,年平均氣溫為22 ℃,年皿蒸發量為1030公釐。另一個是位於中臺灣南投縣魚池鄉的蓮華池森林集水區內的蓮華池水文氣象測站(區內又分設四個測站,如圖所示),其海拔高度約為770公尺 (LHC,120.894°E,23.931°N, altitude 770 m)。地表覆蓋物為天然闊葉林樹種以樟科、穀科為主,樹冠平均高度為17公尺,該集水區面積大小為 461公畝。實測該站年降雨量為2,800公釐,降雨分布主要分布於春、夏、秋三個季節,年平均氣溫為20.5℃,年皿蒸發量為615公釐。觀測樣區主要分布於蓮華池五號集水區內,分別為LHC2、LHC3與LHC Tower-Site 為垂直整合之水文為氣象觀測塔,儀器設置較為複雜,可參考樣區位置圖與儀器配置圖。相關研究資料可藉由研究資料選單進入查詢、繪圖與資料下載等服務。


中大氣象坪

研究區域設置於國立中央大學校區,地勢平坦週遭100公尺內無高聳建築物或障礙物,遠離學生活動範圍,為接近純自然環境站,地表覆蓋為短草且定期修剪。水文氣象站主要是為了討論微氣象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溫度之間陸氣的複雜交互作用,此研究區域有許多微氣象資料之觀測與收集,而於2017年則針對土壤水份的觀測,設置了七口觀測井,並於井中分別放置水位計,另外也設置張力計、含水量計、土溫計以及熱通量板,針對地下水份與微氣象間的交互作用做更深入的探討。

氣象坪儀器配置

蓮華池觀測站

合作研究團隊:農委會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台大生工 永續發展實驗室 童慶斌教授 

研究區域選定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集水區,位於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為水里溪明潭、明湖抽蓄水庫上游集水區,鄰近埔里與日月潭,總面積461公頃,海拔高度從576公尺至925公尺,年均溫21℃,年雨量在1,100公釐至3,400公釐之間,平均為2,100公釐。下圖分別顯示蓮華池集水區相關位置圖與試驗林區之測站位置。觀測地點共分為三處,分別於蓮華池林業試驗所前之觀測坪(LHC1),5號集水區內放置二組觀測儀器(LHC2)與(LHC3)。並且於2006年6月5號集水區內、即(LHC3)旁增設25米的微氣象觀測塔一座;2007年射穿落水與地表逕流觀測樣區。主要在研究集水區地表過程中,降水、蒸發、入滲與熱量的等物理量,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佈與變異,採多點觀測利用測站與測站的位置相關性來對這些物理量進行空間上的估算。

觀測項目/高度

1.淨輻射計(Radiometer):21m
2.溫、濕度計(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Profile): 0-20m /each 5m
3.土溫計(Soil temperature Thermal couple Profile): 0-(-1.5m) /each 20cm
4.風速、風向計(Wind direction/ Wind speed): 25m
5.大氣壓力計(Barometric Pressure): 25m
6.雨量筒(Rain Gauge):25 m
7.氪溼度計(Krypton Hygometer): 25m
8.超音坡風速計(Ultra Sonic Anemometer): 25m
9.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 Profile): 0-(-1m) / each 20cm
10.入滲計(Lysimeter): -50 cm
11.OPEC( Open Path Eddy Covariance) LI7500+RmYoung8100+KH20: 25m
12.CO2 Profile (home made instrumnet+LI-820): 0, 5, 10 ,15, 20m
13.CO2 Chamber(home made instrumnet+LI-820): 0m

通量塔觀測儀器配置圖